您好,欢迎来到派瑞曼-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商城!
021-5776 3112
发布日期:2025/7/18 11:45:00

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操作,主要用于后续的细胞感染、动物感染、转化、蛋白提取、质粒提取等实验。

以下是细菌培养的实操步骤及注意事项
一、实验背景:
细菌培养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,例如基因克隆与表达、DNA与RNA的提取、酶的生产、细菌与细胞共培养等。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,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细菌种类,如大肠杆菌(生长周期短)和鸟分枝杆菌(生长周期长)。

二、实操步骤:
1、灭菌:打造无菌环境
灭菌是细菌培养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高压蒸汽灭菌(121℃、30分钟)能有效杀灭细菌芽孢和其他微生物。超净工作台使用前,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,破坏微生物的DNA,确保操作环境无菌。
2、倒平板:为细菌准备“家”
倒平板时,要根据细菌的生长需求调整平板厚度。大肠杆菌生长快,每平板倒入10mL培养基,厚度约3-4mm;鸟分枝杆菌生长慢,需要20mL培养基,厚度约5-6mm,以提供更充足的营养和稳定的环境。
3、活化与接种:启动细菌生长
菌种可来自平板或-80℃保存的菌种库。操作前,关闭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线,打开通风系统。点燃酒精灯,将接种环烧红灭菌,冷却后挑取适量菌落或菌液进行划线接种。划线能让菌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,形成独立菌落,方便后续观察和分离。
4、培养:让细菌茁壮成长
培养时,先用封口膜封好培养基,防止污染。将培养基正置放入37℃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分钟,让培养基表面水分均匀分布,然后倒置培养,防止冷凝水倒流,便于菌落形成和观察。
5、观察:了解细菌生长情况
不同细菌生长速度不同,观察时间也不同。大肠杆菌生长快,12-16小时后就能看到菌落;鸟分枝杆菌生长慢,需要1-4周才能看到明显生长迹象。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、颜色、大小,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生长情况。
6、液体培养:扩大细菌数量
当平板上长出单菌落时,就可以进行液体培养,扩大细菌数量。将液体培养基倒入无菌离心管或试管,用灼烧灭菌后的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放入液体培养基中,封口膜封好,放入恒温摇床中培养。摇床通过振荡让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接触,提供氧气和营养,促进细菌快速生长。

三、注意事项:
1、无菌操作:别让杂菌搅局
细菌培养时,无菌操作是核心要求,必须严格遵守。杂菌一旦混入,会和目标细菌抢营养,甚至释放有害物质,让实验结果乱成一团。
2pH值调节:给细菌合适的生长条件
灭菌前,调节培养基的pH值是必须的,因为细菌对环境酸碱度很敏感。大多数细菌喜欢中性或微碱性环境。
3、试剂添加时机:把握好关键节点
抗生素、增菌液等试剂的添加时机很重要。这些试剂要在培养基冷却到手能触碰时加入。如果加入过早,高温会破坏试剂的活性;如果加入过晚,培养基已经凝固,试剂就无法均匀分布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
4、特殊细菌处理:小心应对“难搞分子”
对于一些特殊细菌,比如鸟分枝杆菌,要格外小心。这种细菌生长慢,需要更多营养和更稳定的环境。所以要按照说明书加入增菌液和抗生素,倒厚平板,增加培养基的量,满足它的生长需求。另外,鸟分枝杆菌有潜在感染性,操作时要格外注意。使用前,必须在60℃水浴中灭活30分钟,消除感染性;操作时要在生物安全柜里进行,防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。

   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过程,涉及灭菌、培养基配制、菌种复苏、扩大培养、冻存、定量等多个步骤。在医学上,细菌培养用于确定感染病原体,指导抗生素的使用,但在紧急情况下,经验用药也是常见的做法。

 

 

 

上一篇:PCR产物量过少,造成原因须知! 下一篇:免疫PCR方法的重难点汇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