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( Enzyme-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)的简称。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。在检测时,受检标本(测定其中的抗原)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体反应。洗涤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,通过反应结合在固相载体上。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,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,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,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。ELISA实验结果出现异常剖析:
一、白板异常:显色步骤结束后,酶标板所有孔均无颜色。阳性对照不显色。
1. 试剂已过效期,或不同试剂盒组分混用;
解决方式:检查试剂的组分及批号,确认未过期以及所有组分均属对应的试剂盒。不同试剂盒或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。
2. 错加、漏加试剂底物、显色剂 A或B;
解决方式:严格按说明书的步骤操作,加完试剂后可观察一下液面高度是否一致,以减少漏加现象。
3. 洗板及加样过程中,酶标受污染失活失去催化显色剂显色的能力;
解决方式:确认盛酶标的容器不含酶抑制剂如叠氮钠等,确认配制洗液的容器已洗干净。
4. 终止液误作洗涤液稀释或当底物缓冲液配制;
解决方式:每次配制时都应看清标签标明物质。
5. 蒸馏水有问题;
解决方式:确认配制洗液的纯化水达到要求且未污染,与好蒸馏水比较。
6. 显色弱、灵敏度低。
解决方式:实验结束后,包括阳性对照、质控在内的所有板孔颜色均较淡。
二、阴阳性对照正常,但质控、参考品或个别弱阳性标本未能检出。
1. 未达要求的孵育温度及孵育时间可检出强阳性标本,但质控或弱阳性标本受 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被未检出。
解决方式:质控品或标本避免反复冻融。标本在一周内使用的,可存于 2-8℃,如需长期保存,应置于-20℃以下保存。质控品应小量分装,并置于-20℃以下保存。
2. 质控品或标本高温放置过久,或被反复冻融致待测物滴度下降,而未能检出。
解决方式: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,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。
3. 仪器设定不正确,滤光片不匹配。
解决方式:重新设定酶标仪的参数,特别是检查滤光片是否匹配。
三、实验结束后,阴阳性对照正常,质控正常,但标本感觉显色较弱。
1. 待测标本中可能不含强阳性标本,故结果可能是正常的。
解决方式:如有怀疑,可复检。
2. 标本加入叠氮钠作为防腐剂。
解决方式:酶免实验中的标本禁用叠氮钠作为防腐剂,可选用 proclin、硫柳汞等其他防腐剂。
PCR反应在生物体外大量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,其特点是可以以微量的DNA为模板,快速扩增得到大量拷贝。
一、PCR反应条件的控制:
1. PCR反应的缓冲液提供合适的酸碱度与某些离子 。
2. 镁离子浓度 总量应比dNTPs的浓度高,常用1.5 mmol/L。
3. 底物浓度dNTP以等摩尔浓度配制,20~200 umol/L。
4. TaqDNA聚合酶2.5U(100 ul)。
5. 引物 浓度一般为0.1 ~0.5 umol/L。
6. 反应温度
(1)变性温度和时间95℃,30 s。
(2)退火温度和时间 低于引物Tm值5 ℃左右,一般在45~55℃。
(3)延伸温度和时间72℃,1 min/kb(10 kb内)。
(4)Tm值=4(G+C) +2(A+T)
7. 循环次数 :一般为25 ~30次。循环数决定PCR扩增的产量。模板初始浓度低,可增加循环数以便达到有效的 扩增量。但循环数并不是可以无限增加的。一般循环数为30个左右,循环数超过30个以后,DNA聚合酶活性逐渐达到饱和,产物的量不再随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,出现了所谓的“平台期”。
二、PCR的循环参数:
1. 预变性(Initial denaturation)
模板DNA完全变性与PCR酶的完全激活对PCR能否成功至关重要,建议加热时间参考试剂说明书,一般未修饰的Taq酶激活时间为两分钟。
2. 循环中的变性步骤
循环中一般95℃,30秒足以使各种靶DNA序列完全变性,可能的情况下可 缩短该步骤时间,变性时间过长损害酶活性,过短靶序列变性不彻底,易造成扩增失败。
3. 引物退火(Primer annealing)
退火温度需要从多方面去决定,一般根据引物的Tm值为参考,根据扩增的长度适当下调作为退火温度。然后在此次实验基础上做出预估。
退火温度对PCR的特异性有较大影响。
4. 引物延伸
引物延伸一般在72℃进行(Taq酶最适温度)。但在扩增长度较短且退火温度较高时,本步骤可省略
延伸时间随扩增片段长短而定,一般推荐在1000 bp以上,含Pfu及其衍生物的衍生设定为1 min/kbp。
5. 循环数
大多数PCR含25-40循环,过多易产生非特异扩增。
6. 最后延伸
在最后一个循环后,反应在72℃维持5-15分钟.使引物延伸完全,并使单链产物退火成双链。
细胞冻存是细胞保存的主要方法之一。利用冻存技术将细胞置于-196℃液氮低温保存,可以使细胞暂时脱离生长状态而将细胞特性保存起来,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再复苏细胞用于实验。适度的保存一定量的细胞,可以防止因正在培养的细胞被污染或其他意外事件而使细胞丟种,起到细胞保种的作用。
实验原理:
随着温度降低,细胞内的酶活性会逐渐降低,到-70℃左右,酶活性几乎为0,代谢活动停止,可以实现长期保存。然而,随着温度降低,细胞内外的水分也会“结冰”并形成冰晶,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、电解质升高、渗透压改变、脱水、pH改变、蛋白变性等,能引起细胞死亡。因此常加入冷冻保护剂甘油或二甲基亚砜(DMSO)。DMSO能快速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,降低冰点,延缓冻存过程,同时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,提高细胞内离子浓度,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,从而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。
实验步骤:
1. 制备冻存液,冻存液比例:本实验室采用70%基础培养基+20%FBS+10%DMSO,不同实验室及不同细胞可能略有差异,也可采用55%基础培养基+40%FBS+5%DMSO;
2. 取形态良好,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,对其消化、离心 (1500rpm离心8min)、计数;
3. 根据细胞数量加入对应的冻存液,使细胞密度维持在300-500w/mL;
4. 小心用镊子打开冻存管管盖,每管分装1-1.5mL含细胞的冻存液,拧紧盖管,做好标记。
5. 分装好的冻存管转入程序降温盒后直接放-80℃过夜;
6. 若没有程序降温盒,则按下列顺序依次降温:室温→4℃20min→-20℃30min→-80℃过夜,注意转移过程中要保冷,避免产生温差或冻存管融化;
7. 从-80℃冰箱取出冻存管迅速转移到液氮长期保存。
注意事项:
1、 细胞加入冻存液之后立即放入-80度保存,勿常温放置太久。
2、冻存细胞储存在-80度中通常不建议超过半年,液氮中通常不建议超过2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