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ELISA实验中,样本溶血是指血液样本在采集、处理或储存过程中出现红细胞破裂的情况。这种破裂会导致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释放到血清或血浆中,使得样本呈现红色。在ELISA实验中,避免样本溶血是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关键。为了避免样本溶血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一、样本采集阶段注意事项
1、工具与材料选择
使用高质量真空采血管,避免负压过大或添加剂问题导致溶血。
确保乙醇消毒完全挥发后再采血,防止残留乙醇破坏红细胞。
2、规范操作
使用静脉穿刺采血,避免刺破血管导致红细胞破裂。
扎带捆绑时间不宜过长(通常不超过1分钟),防止淤血和溶血。
采血后轻柔混匀,避免剧烈摇晃或机械损伤。
二、样本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1、及时处理:采集后的血液样本应尽快进行处理,尤其是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。通常建议在室温下静置30-60分钟以使血液凝固,然后立即进行离心分离血清。
2、正确离心: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离心,通常为1000×g离心20分钟,以确保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充分分离。
3、避免反复冻融:处理后的血清或血浆应分装保存于-20℃或-80℃,避免反复冻融,因为这可能导致红细胞膜破裂,引发溶血。
★特殊样本处理
全血样本禁止冻融,需新鲜检测。
若需离心,控制转速(如≤1500g)并避免快速提速。
三、设备与试剂管理
使用校准后的移液器和一次性吸头,防止交叉污染。
选择无溶血作用的麻醉剂。
四、存储条件
短期存储:如果样本在24小时内将进行检测,可以将其存放在2-8℃的环境中。
长期存储: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样本,应分装后存放在-20℃或-80℃,以防止蛋白质降解和溶血的发生。
五、识别和处理溶血样本
识别溶血样本:样本采集后,如果血清或血浆呈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,说明没有严重溶血。如果样本呈红色,表明存在溶血,应重新采集。
处理溶血样本:对于严重溶血的样本,建议直接弃用,并重新采集新的样本进行检测,因为严重溶血的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可能会干扰实验结果。如果只有轻微溶血,且重新采集样本困难时,可以尝试使用轻微溶血的样本进行检测,但需要在实验报告中注明样本的溶血情况,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解读。
为了避免溶血对LISA实验的影响,应采取适当的样本采集、处理和储存措施,如使用合适的抗凝剂、避免剧烈震荡、确保采血过程的规范性等。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,可以显著减少ELISA实验中样本溶血的发生,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